中文版 / 英文版
国际艺术节
正在报名

2021“金色阳光”全国青少年艺术大赛

TIME:2019年6月—7月

2021第7届墨尔本国际音乐节即将启程

TIME:2021年7月17-18日

国际音乐节
首页 > 国际音乐节

2014上海世界音乐季 活动时间:2014年9月-11月
活动地点:中国 上海

2014年9月-11月,上海世界音乐季将迎来它的第七个年头。一个“幅员辽阔、深度聆听、绿色治愈”的音乐盛会,将落地上海,遍布全城,其中包括7场在梅赛德斯奔驰中心举办的顶级室内音乐会、2个在东平国家森林公园(崇明)和新虹桥中心花园同时举办的户外绿色音乐节、14组来自亚非拉欧美的世界音乐名团、东西方多位世界级音乐大师,以及持续3个月的世界音乐讲座、电影放映、音乐家工作坊等精彩活动。
一个世界音乐节的意义在于:为浮华逼仄的城市空间开拓出一个广阔而有深度的时空,让观众足不出城,即可“听到不一样的声音,跨越地球最长距离,漫游人类心灵历史”;让世界音乐所携带的丰富的人文、历史、宗教、精神文化信息流动起来,并在此时此地交汇;让陌生的人们在音乐中相识、团聚,自由交流、解放身心。
 
从独步东西方的殿堂级音乐大师Stephan Micus,到世界级木卡姆大师Gochag Askarov;从当代最美的蒙古女声乌仁娜,到轰动世界20年的图瓦喉歌者Huun-Huur-Tu;从带着韩国传统乐器走红国际的跨界摇滚天团Jambinai,到令现场爆棚的以色列“硬核克莱兹默”Ramzailech;从“毛利最美的声音”,到自由探戈的“皮亚佐拉的素描”;从“浑身是乐”的拉美吉他女王Badi Assad到为《辛德勒的名单》首映演奏的波兰三重奏Kroke,以及SoundScape等驻扎本土多年的世界音乐团队......
 
本届上海世界音乐季呈现的音乐跨越世界五大洲,可上溯至千年之前,又囊括了新古典、爵士、摇滚、朋克、流行、氛围等几乎所有现代音乐类型。音乐季反对对民族民间音乐廉价的商业化处理,致力于尽可能忠实地呈现传统民族民间美学在当代的传承和转换,让来自“别处”的音乐,在此处得到最好的呈现。音乐季上将满是稀奇古怪的乐器,拗口难念的姓名,但并不妨碍这里的音乐最养耳、最震撼、不一样、长见识。
 
  • 一个幅员辽阔、深度聆听、绿色治愈的音乐节
  • 7场顶级室内音乐会
  • 2个户外绿色音乐节
  • 3个讲座放映工作坊
  • 东西方世界音乐大师的盛会
  • 14组亚非拉欧美音乐名团 
  • 没有“别处”,只在上海

 

世界音乐节日程
 
 
参演团队
1. 史蒂芬.米克斯/ Stephan Micus (德国)
史蒂芬.米克斯是我们时代伟大的作曲家,罕见的多乐器演奏大师,赤足丈量土地的音乐人类学家。现年六十一岁的他,自少年时代起便游历东西方世界,遍访名师,精通欧亚各地数十种乐器,包括一些濒临失传的古乐器,同时还自制和改造了多种乐器。他是一位不世出的音乐天才,也是一位自在无我的行脚高僧。过去近四十年间,顶级当代音乐厂牌ECM为他出品过20张唱片。在吸纳了无数异地传统音乐精髓后,他创造出一种无法被指认为任何民族、任何国家的音乐—— 一种“世界的音乐” —— 一座奇迹般的巴别塔。他的现场音乐会堪称网络时代的顶级奢侈,从巴伐利亚筝到希腊排笛,从尺八到能管,从印度迪鲁巴琴到新疆萨塔尔,从巴基斯坦长颈锡塔琴到自制的14弦琴……他坚持使用原声乐器,神性吟咏,高人独步。他以一己之身,构建了一座跨文化、跨种族、跨时空的音乐教堂,让观众沐浴在罕有的圣光之中,感受到宗教般宁静与神秘的美。古器今曲,自在世界——史蒂芬.米克斯的音乐,是对“世界音乐”最高层次的诠释。
 
 
2. 恒哈图 / Huun-Huur-Tu(图瓦)
20年前,来自图瓦小国的“喉歌者”恒哈图乐队第一次离开家乡,来到美国,瞬间震撼了西方世界,犹如金字塔被第一次发现。20年间,世界各地的呼麦迷争相学习这种“从一条喉管里延伸出两三条声线”的演唱技术。然而,这并非一种仅靠喉、嘴、肌肉就可以完成的技术性音乐。时至今日,能够真正在一个现场推动能量流转,复原千年前的气息和心灵感受的,在我们目力所及,仍非恒哈图莫属。 喉音演唱作为古老的人声艺术,根源于亚洲腹地,世代绵延。哪怕技巧在今天已不再神秘,它仍是只对少数人(灵魂歌者)开放的文化。置身恒哈图的音乐现场,便是置身于广袤的蒙古泰加平原到西伯利亚叶尼赛河的上游流域,与鸟儿、马、风、河流、针叶林为伍。相比于其他呼麦艺人与摇滚、金属、前卫音乐甚至歌剧的联姻,恒哈图依然严格地遵循着千年的传统,以不变应万变。至于在这20年间,他们行走世界的过程中,是否有过新鲜的见闻,在音乐中有过新鲜的回响?答案也是肯定的。皱纹如刀刻的老一代喉歌者,我自岿然不动,他们在流动的世界中找到了安身立命的方式,并将“活着的”艺术带上舞台,这也是我们在今天不可错过恒哈图的另一个理由。
 
 
3. 哥查格. 阿斯卡洛夫与木卡姆乐团/ Gochag Askarov & Mugham ensemble (阿塞拜疆)
木卡姆广泛流传于阿拉伯和中亚地区,早在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为“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”。近年来在国际上声名鹊起的木卡姆大师哥查格. 阿斯卡洛夫,是阿塞拜疆木卡姆的“桂冠诗人”。木卡姆是阿塞拜疆的古典音乐,以精妙严谨的结构和优美深邃的古老诗歌著称,其中蕴藏着动人心魄的戏剧和情感力量。哥查格跨越近三个八度的嗓音和超凡脱俗的音乐造诣,被乐评人们与巴基斯坦Qawaali大师努斯拉‧法帖‧阿里‧汗甚至歌剧大师帕瓦罗蒂相提并论。他自2007年起,风靡世界各地的WOMAD、WOMEX等著名音乐盛事,是唯一受邀在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演奏的阿塞拜疆音乐家。BBC3台的高级制作人James Parkin评论说:“哥查格的嗓音充满戏剧张力、如火纯青,加之单纯和谦逊,无庸置疑已是当今世界最顶级的人声大师之一。” 更有澳大利亚媒体评论一场持续到半夜的演出,“他自如地在高亢激情与低吟之间转换,不同寻常的颤音和滑音,带来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美。在阿塞拜疆全明星乐队的烘托下,阿斯卡洛夫的马拉松演出持续到夜里一点,宛如天启”。
 
 
4. 乌仁娜. 查哈尔图格旗 / Urna Charhar-Tugchi (鄂尔多斯/德国)
过去十余年,从东方到西方,人们在乌仁娜的歌声中感动落泪、看见光亮、找到安宁与自由。她是蒙古灵魂乐的祭司,她的声音,根植于对鄂尔多斯草原、天空、风、动物、亲人的认知,是土地的共鸣、空气的呼吸。她以宛如“跨越四个八度的精妙乐器”的嗓音,与诸多世界一流的音乐人、乐队、交响乐团合作,让蒙古音乐来到世界中心的舞台,走向更深、更高处。乌仁娜说过:每一首歌都是她的生命故事,她将用全部的生命演绎,结束后有如再生。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大草原的乌仁娜,旅居德国柏林十余年。她是国际音乐前沿最活跃的亚洲音乐人之一,因对世界音乐的贡献,在2003年获得德国RUTH最佳国际艺术家大奖。她保留了至真至纯的天赋嗓音,经对蒙古音乐宝库的挖掘,发展出独特的演唱方法,有别于任何一位传统的蒙古歌手。她同时自己创作词曲,1995年至今推出过6张唱片。索尼摄像机和立邦漆广告中的乌仁娜的音乐广为人知。2009年,她出演了电影《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》。
 
 
5. 克拉科夫 / Kroke (波兰)
克拉科夫是东欧最古老的城市之一,拥有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城市广场;克拉科夫也是成立于1992年的波兰著名弦乐三重奏的名字(Kroke是犹太意第绪语里的克拉科夫),还是三位成员的家乡。克拉科夫三重奏曾两次受导演斯皮尔伯格之邀,在电影《辛德勒的名单》首映式和《幸存者重逢》音乐会上演出,也曾为大卫.林奇的电影《内陆帝国》贡献过音乐,他们还是WOMAD等世界著名音乐节的常客,现场浑身是戏,撩动人心。他们的音乐源于古老的犹太克莱兹默,以及典型的“喜来彻夜歌舞,悲来兜头浇酒”的巴尔干传统,但20年来一路加入了世界各地的民间音乐、爵士与即兴元素,创造了一种仅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:介于学院和民间之间,有浓烈浪漫的古典东欧情愫,又宛如镜子般映射出克拉科夫人与时代的交流。近年来他们与包括乌仁娜在内的多位世界级音乐人和交响乐团合作,将“克拉科夫风格”带到了全世界。
 
 
6. 战必爱 / Jambinai (韩国)
Jambinai是超级酷的韩国新人类,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,他们是如此年轻的韩国传统音乐传承者。他们将完整的摇滚乐队编制与玄琴(geomungo)、奚琴(haegum)、筚篥(piri)等传统民间乐器完美结合。他们青春靓丽,但绝无时尚韩剧中的脂粉气,他们时而暗黑、坚硬、杀伤力巨大,时而演绎出宛如世界尽头般的纯净和迷离的氛围,时而又有《雪国列车》般的肃杀和疯狂。他们的后摇滚/爵士/世界音乐无疑是新世代的,却又巧妙地搭上了祖辈的血脉。年轻有抱负的Jambinai甫一出道,即轰动韩国新音乐界,获得2013年韩国音乐“最佳跨界专辑”大奖,以及“最佳爵士和跨界表演”奖提名。 他们在过去一年中马不停蹄,受邀芬兰世界乡村音乐节、巴西当代音乐节、WOMEX、奥斯陆世界音乐节、美国SXSW等重要音乐盛事,走上了征服世界之旅。
 
 
7. 贝姬.阿萨德 / Badi Assad(巴西)
贝姬.阿萨德是来自巴西的世界级音乐人,一位才华横溢、“浑身是乐”的女奇人。她出身于吉他世家、里约大学科班,擅长营造典雅华丽的古典吉他氛围,曾被《滚石》杂志评为“巴西顶级吉他演奏家”,被《吉他手》杂志评为“世界最佳吉他手”。另一方面,她独创了一种魔术般的舞台表演艺术,完全无视古典、爵士乐、流行乐的界线。怀抱吉他的她,将自己也变作一件神奇的乐器,唇舌鼓动,拍腮击颈,口技似鸟鸣,喉歌如天籁,亦歌亦舞,时而可爱似山间精灵,时而宛若骑着扫把的巫婆,是“一个人的超级歌舞团”。自1984年以来,她活跃在世界舞台上已有30年,创作出版十张唱片,《奇境》曾入选BBC当年度“世界100佳”。她曾与Bobby McFerrin、马友友、Sarah McLachlan等国际巨星合作,在蒙特利尔爵士音乐节、荷兰北海爵士音乐节、纽约大都会美术馆、FarmAid等地亮相,今年早些时候甚至受邀在纽约为中国经典默片《女神》配乐。
 
 
8. 乱炸利克 / Ramzailech (以色列)
莱姆彩列克是一伙具有爆棚能量的以色列年轻人。前两年他们登陆台湾流浪之歌音乐节时,被译为“乱炸利克”,大概是因为他们让台上台下都炸开了锅,现场太过火爆的缘故。这伙年轻人把自己的音乐称为“硬核克莱兹默”(hardcore klezmer)。克莱兹默是东欧犹太人世代相传的传统音乐,出现在各种仪式和庆典之中,它承载着犹太人浓烈的欢喜与悲伤。而植入“硬核”的克莱兹默,显然已是新世代犹太年轻人的表达方式。克莱兹默特有的小号旋律和神秘的希伯来语,显示出迷人的异域色彩,但置身现场,这分明是疯狂的朋克、坚硬的工业摇滚、华丽的爵士、时髦的嘻哈或丛林舞曲,其中甚至还有中东音乐的影子。这样的音乐,据说只可能是当代以色列的产物。他们满场跑动,制造出让人完全坐不住的巨大能量。正如他们自己所说:我们要制造出一种宗教般的体验,让观众和乐队融为一体。
 
 
9. 自由探戈乐团(中国):《皮亚佐拉的素描》
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泥泞小径走来,探戈早已成就了百年春秋。它是人间悲喜剧,跌宕而缠绵,酣畅又性感,它是“渴望与力量的饱和状态”,华美中满是忧伤。 阿斯特拉.皮亚佐拉是新探戈的缔造者,他的贡献在于将草根的探戈纳入交响乐、爵士乐、现代音乐的体系,融入诸般新元素,从此探戈不再是酒馆舞池的消遣,而登堂入室,成为精妙深刻的音乐艺术。成立于2011年的自由探戈,是国内第一个专业探戈五重奏乐团,成员均毕业于中国和欧洲音乐名校,在国内外多次获奖。自由探戈乐团以皮亚佐拉钟爱的“魔鬼乐器”阿根廷手风琴班多钮为核心。在《皮亚佐拉的素描》专场中,他们将以探戈谱系中的多个经典曲目,向这位阿根廷国宝级作曲家致敬。与历史上的诸多名家版本相比,自由探戈的版本在南美探戈灵魂里注入了东方的感性与理念。 
 
 
10. 梅茜.丽卡 / Maisey Rika (新西兰)
毛利人被誉为“大地之子”(唐加塔环努瓦 ),一千多年前,他们乘坐独木舟,从故乡波利尼西亚来到新西兰繁衍生息,成为原住民。 如今,新西兰的毛利人约70万,占国家总人口的14%,语言、传统、艺术和文化都得到了完好的保存,蓬勃发展,并与新西兰的现代文化深入融合。创作歌手梅茜.丽卡便是新一代毛利女性的代表,被誉为毛利最美的声音之一 。她曾在2009年-2013年连续获得“毛利最佳最佳女歌手”、“毛利最佳流行专辑”、“毛利最佳创作歌手”等奖项,并在亚太地区广泛巡演。她同时使用英语和毛利语,演唱常人的艰难、快乐、爱、公平、伤痛,嗓音纯净而深邃,创作坦诚而优美,常被与美国著名歌手特蕾西•查普曼或英国灵歌歌后莎黛的声音相比。 
 
 
11. 托尼.华妲 / Toni Huata (新西兰)
另一位新西兰毛利女艺人托尼.华妲,是声音极具辨识度的歌手、装扮炫丽的舞者,还是极富表现力的演员和导演。她的祖先是名为Ngati Kahungunu 和Rongowhakaata的部落,但她的家族谱系中有来自黎巴嫩、德国、北欧、爱尔兰的血统。从小生活在海滩边的多元文化中,她受到从毛利传统文化表演到教堂唱咏、从踢踏舞到音乐剧的各种影响。因此,深深的精神根源体现在她独特的表演中,此外她还将现代爵士、灵歌、歌剧、毛利族传统舞蹈(kapa haka)融入其中。迄今她发表过五张唱片并在新西兰获奖,扮演过很多剧场角色,声音曾在彼得.杰克森的电影《King Kong》中出现过,从伦敦爵士俱乐部和欧洲艺术节都是受人欢迎的多面艺人。有人说她是新西兰的惠特尼.休斯顿,她让毛利语言更性感。新西兰Tu Mai杂志则评论道:“她将属于过去的声音和情感,与今天世界的音乐影响相结合,创造出面向未来的声音。” 
 
 
12. 马厩乐队 / The Randy Abel Stable(北京)
马厩乐队是一支于2011年在北京成立的美式乡村摇滚乐队,由来自美国和中国的资深创作音乐人组成。班卓琴、曼陀林、口琴、Dobro滑棒吉他是他们常用的乐器,带来纯正的美式乡村风味。而多种元素都体现在他们的音乐中,从西部牛仔片里常见的乡村酒吧舞曲,到密西西比三角洲蓝草,从布鲁斯到朋克、摇滚。在他们的音乐中你甚至能听到著名的滚石乐队、乡村歌手汉克.威廉姆斯、朋克合唱团雷蒙斯的影响。马厩乐队曾经在2012和2013年两度被北京City Weekend杂志提名为“年度最佳乐队”,并曾参加过国内几乎所有具有影响力的音乐节。2013年,乐队出版了首张原创专辑。 
 
 
13. Studio 188 (上海)
Studio 188是在上海驻扎了十年的“多国部队”。他们表演的是属于上海这座新移民城市的灵魂乐、疯克和摇滚乐。因为成员众多,他们的音乐里有澳大利亚的原始生猛、拉丁美洲的精致和激情、欧洲的优雅和理性、东方的神秘,以及不断变幻的异国风情。据说十年前,Studio 188只是一些外国职场人士的业余爱好,而十年来经过上千场的演出和不断的,它已经演完全变成了一支勤奋、技艺熟练、富有激情的专业乐队。 
 
 
14. SoundScape (上海)
一群有着奇异背景的音乐旅行者自2009年起聚集在一起。美丽的拉姆来自云南一个只有几百人的藏族部落,她的嗓音如高原天空般辽阔透亮。法国帅哥雷诺擅长世界各地的吹管乐器:迪吉里杜管、口弦、竹笛、箫、Ney、Algoza/Satara,还经常使用泛音咽音唱法。出生于意大利音乐世家的Daniel少年时代在印度Dharamsala学习冥想和印度传统音乐,如今他在印度大风琴演奏中融入大量北印度和巴基斯坦苏菲教Quawwali音乐元素。波兰人Rasa曾旅居印度西孟加拉,深受印度传统宗教音乐Kirtan影响,并收集了各种非洲和中东的手鼓。中国小伙子小袁晔对国内外打击乐深有研究,他擅长非洲鼓、cajon木箱鼓、kanjira坎击拉鼓、 kalimba卡林巴琴、pandeiro、Riq等等。SoundScape(音景)宛如一瓢水,来自地球不同角落的音乐和文化,经由不同的河道,在这里神秘交叉,汇合,折射出人类与自然不可穷尽的奥秘与美。 
 

 

关于本站 | 广告服务 | 新闻中心 | 战略合作 | 版权说明 | 工作机会 | 联系我们 国际音乐艺术活动资讯平台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28823号   博乐虎提供网站建设